授 课 计 划
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 院: 8040威尼斯最佳登录
课程名称: 农村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 23408102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 36 (理论:36 实验:0 )
学 分: 2
授课时间: 周一9-10节
授课地点: 社工实验室
教 学 班: 社工1301班
授课教师: 许淑华、杨汇泉
填报日期: 2016年 8 月27 日
农村社会工作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的简单介绍和描述
本课程主要讲授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历史脉络,从农村社会工作的现实处境,结合基本理论和价值观的指导,对农村特定的群体、组织、社区进行需求评估、计划制定、行动实施和反馈、评估等。在具体的实务领域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给定的服务对象,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服务对象进行社会工作服务。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说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项目工作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历史分析和问题/需求界定,整合地思考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根据实务经验,总结出一种本土情境中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创造出适合本土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情境模式,以便更好地回应“三农”问题。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课程主要运用“工作过程法”进行教学,真实体现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同时有8课时是进行田野工作,最终形成一次作业。课堂内活动包括教师讲授和同学田野分享,学生应积极参与并表达个人观点。本课程的作业原则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形成。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主要教学活动项目包括理论教学;田野工作;课堂分享;辅导答疑、课外自学等。具体学时分配为课堂讲授与分享:26学时;田野工作:8学时;辅导答疑:2学时;课外自学:不占用课堂学时。
三、成绩考核
(一)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60%;作业40%。
(二)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 。
(三)最终成绩组成说明: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推荐的教材:
钟涨宝.《农村社会工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年版(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二)参考书:
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费孝通.《江村经济》.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3、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4、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农村社会工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邮箱:sl_xush@ujn.edu.cn; sl_yanghq@ujn.edu.cn
答疑时间和答疑地点:最后一周上课时间及教室;网上答疑请随时邮件联系,随时答疑。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第一周、第二周
学时:4
授课内容:农村社会工作概述——主要讲授农村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农村的基本历史脉络和现状以及课程田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分组,并布置第一次田野工作的具体任务。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农村社会工作的讲授框架和学习意义,明确本课程学习的方式以及要在课下进行的准备工作。
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
第三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一阶段田野工作。本次课为课堂外的服务对象基本接触与介入。以小组为单位对外来务工家庭进行第一次联系和访谈。
目的要求:主要目的为摸索进入农村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技巧。要形成文字或者图像的资料。
授课方式:田野工作(非教室)
第四周、第五周
授课内容:对我国上世纪30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进行学习,借鉴不同历史背景下进行农村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课下文献收集的分享;同时对第一阶段的田野工作进行小分享,及时总结和安排第二阶段的田野调查。
目的要求:把握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借鉴历史上乡村建设的模式和有效性。同时在掌握一定文献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进入特定服务群体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及参与式讨论
第六周
授课内容: 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概览。主要介绍和学习国外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同时强调国内农村社会工作的现状。
目的要求:通过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基本状况,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国内目前农村社会工作的特点,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教学影像资料
第七周
授课内容:第二阶段田野工作。本次田野的主要从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 带着完善后的访谈提纲进一步与服务对象家庭成员进行交流。
目的要求: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进行田野工作,通过有目的的访谈和交流,梳理出服务对象的多方面需求,形成书面资料。
授课方式:非教室田野
其它说明:提前准备有关服务对象访谈的资料。
第八周
授课内容:分享田野工作的成果。
目的要求:通过学生细描式的表达方式,初步探索进入农村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授课方式:实验室分享与讨论
第九周
授课内容: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田野工作的基本情况,学习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和相关研究理论。
目的要求:在田野分享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和掌握进入农村的模式、技巧和方法;了解和熟悉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的相关理论
第十周
授课内容: 国内外以农村社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机构的运转现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的分享。
目的要求:通过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基本状况,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国内目前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特点,同时梳理有效的工作经验。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生分享讨论、教学影像资料
第十一周
授课内容:农村参与式观察与介入专题学习。结合两次田野工作共同探讨在农村领域使用参与式观察与介入的方法时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目的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应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框架,并为第三阶段田野工作做充分准备。
第十二周
授课内容:第三阶段田野工作。主要任务为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有策略地挖掘可利用的个人、家庭及社区资源。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多方位地对服务对象周边的可用资源进行挖掘。
第十三周
授课内容:第三阶段田野工作成果分享。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所获得的可用资源进行充分论证并形成理想型资源链接和现实型资源链接。
第十四周
授课内容:总结前三阶段的田野工作及分享成果,对学生形成的初步扶助计划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指导。并为计划的施行提供意见和建议。对第四阶段的田野工作进行部署。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并结合田野工作所获得的可用资源形成计划,并在教师指导和其他小组的经验分享中完善计划。
第十五周
授课内容:第四阶段田野工作。本次田野是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行动。并在行动中灵活调整阶段目标和任务目标。
目的要求:要求各组同学能够协同进行计划的执行环节。
第十六周
授课内容:第四阶段田野工作成果分享、指导。
目的要求:要求各组同学能够充分讨论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馈计划的不周之处和闪光点。
第十七周
授课内容:总结整个田野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对“工作过程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师生的共同探讨。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对本学期的教学方法及经验教训进行建言献策。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及讨论
第十八周
授课内容:进行期末辅导答疑。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对本学期的教学方法及经验教训进行建言献策;集中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过程中的难点和需要突破的地方。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要点。
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讨论与复习
上一:许淑华-农村社会工作授课计划
下一:龚晓洁-生活中的社会学(通选课)